服务热线:020-82733249

资讯

Information
喜讯~新塘镇非遗生活馆正式开馆!!!
来源: | 作者: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 | 发布时间: 2022-05-01 | 2151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旅融合 留住乡愁

 新塘瓜岭非遗生活馆正式开馆    


图片

瓜岭村景图

图片
图片


         

非遗生活馆

4月29日,增城区新塘镇非遗生活馆揭牌仪式在瓜岭村举行,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许科、广州吾乡美地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辉、总经理戚兴华、瓜岭村两委干部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参加揭牌。这是增城区第二个非遗生活馆开业,是非遗创新活化新路径,非遗文旅融合、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成功案例。

图片
图片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许科发言


图片

广州吾乡美地乡村旅游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戚兴华

图片

瓜岭村党支部书记黄未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项目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通过政府+企业+村+传承人的方式,创新非遗活化方式,通过融合瓜岭村文化创意园、农文旅、研学等业态,盘活和利用瓜岭村古村和历史建筑(宗祠、碉楼)、传统街道、自然风貌、农创园地等特色资源,通过集中引入增城本地非遗项目,搭建本地非遗交流、研讨和发展平台,营造非遗产品展示、销售和非遗工艺体验、学习、传承的集中空间,并以非遗传承课堂、非遗制作工艺直播等创新的方式,让非遗看得见,体验得到,以非遗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双赢。

非遗传承人现场签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非遗生活馆内设有榄雕木雕篆刻剪纸增城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也有新塘鱼包正果腊味兰溪濑粉派潭凉粉等增城非遗特色美食产品,馆内集展示、体验、交流、培训、销售等功能为一体,采用静态展示和动态学习,传统图文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手法,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前来参观的群众不仅能看到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还能现场体验传统手工技艺。新塘镇非遗生活馆的建设,是增城区第二个非遗生活馆,是在区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下,新塘镇和广州吾乡美地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政府+企业+文旅的方式,在我区唯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落地,以非遗活化、非遗产业化、非遗文创、非遗直播等方式,将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以文赋能,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留住乡愁。今年非遗保护的主题是“打造非遗年度名片 绽放非遗绚丽色彩”,创新非遗活化新路径。新塘镇非遗生活馆的开业,正是让非遗融合生活并绽放绚丽色彩。

图片

非遗生活馆展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非遗传承人培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正确指导下,瓜岭村主动探索、积极作为,充分利用侨乡、水乡、古乡等文化资源,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的路子。大力发展文旅融合,发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荣誉。村建设文化创意园,规划建设具有文旅融合、科创文创孵化、创客公寓等主要功能的创客空间,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研学体验,努力吸引各种文化产业项目落户,通过文旅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等,为我区文化事业和农村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增城非遗传承生活馆建设,将有力促进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让更多市民认识和了解本地的非遗文化,推动增城非遗事业更上新的台阶。

新塘镇非遗生活馆以创新的方式,让非遗看得见,能参与体验,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还真正“火”起来。新塘镇非遗生活馆在总结和借鉴第一个增江街非遗生活馆的成功经验,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以文化赋能为手段,探索文旅融合、文化创新、文物活化,产业开发等,开启非遗发展新路。

图片

图片

合影








一、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思路。

瓜岭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古村新乡村示范带的建设中,充分挖掘岭南水乡特色文化,大力打造休闲化、景观化、旅游化的新乡村示范带,将美丽“串点成线”。同时将文化的发展作为村产业发展重点,以乡村创意园、商业街和精品民宿等,挖掘古村、古建筑、龙舟、祠堂、庙会等特色文化,进一步提升岭南水乡颜值和文化厚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活化,文创开发等。力争政府、企业、传承人和村合作,做到四赢良性发展。














二、旧瓶装新酒“新”元素。

利用古村的文化元素,把非遗和古村开发、古树保护、侨乡文化等紧密结合起来,让民众积极参与,主动体验,把非遗作为媒介拉进民众和传统文化的距离,使非遗更接地气,更有市场。














三、合作共享“新”模式。

把非遗和研学、娱乐、教育、直播销售等结合新模式,加强亲子教育、国学开发、农业体验等融合起来,打造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把集合认识自然、学习知识、培养兴趣为一体的新的传播方式,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找非遗文旅发展的亮点。








城区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4项,区级35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46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5人,区级39人。近年来,我区非遗事业发展迅速,在非遗申报、文旅融合、文创开发、非遗交流、非遗影视化等方面取得多个突破。增城非遗进入广州塔、机场通道展示,非遗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或入展超过100项,非遗入选学习强国40多篇,非遗活化案例如雨后春笋。市级非遗工作站1个,非遗传承培训基地达到20个(其中5个市级基地)、非遗进校园近2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