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0-82733249


教育

Education
家国情怀 口述党史(二)|传承革命精神 延绵下一代——曾一伟
来源: | 作者:广州市增城区博物馆 | 发布时间: 2021-07-14 | 153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东江纵队在增城


       增城人民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在抗战时期,增城组织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1940年1月,重建了中共增城县委。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全县共建立了36个支部,党员发展到407人。人民抗日武装队伍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中共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东江纵队的一部分。



         

         
东江纵队 转战东江

         
 

         

东江纵队,全称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建立了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有2500余名战士英勇牺牲。

图片

1944年5月,在增博边活动的中共武装部队编为东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阮海天任大队长,韩继元任政委。

图片

(韩继元)


图片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从1943年12月2日起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图为当年的布告文照。

图片

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和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东江公学由来

         
 

         



1949年初,东江公学在中共九连地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的直接领导下创办。创办目的是为了迎接广东和东江地区全面解放,为部队和地方培养大批急需的干部与建设人才。该公学是以“公而忘私,学以致用”的革命传统精神为宗旨的新型革命干校。其学员绝大部分来自东江和兴梅地区的有志青年,和一些慕名而来求学的香港、广州知识青年。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东江、韩江地区获得解放,东江公学第三期改由东江行政委员会主办,第四、五期为中共东江地委主办。东江公学创办至1950年5月止,历时一年半,共举办了五期,先后培养了学员5000余名。学员在短暂时间里,学习革命理论,武装思想,有的还直接参加社会实践,结业后分赴地方或部队,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工作,在各自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捐赠者简介


曾一伟,男,1958年12月26日生,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进入增城供电局参加工作,1982年任局团总支书记。先后在35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增城供电局安监部、安委会办公室、应急办公室、三防办公室、交通消防安全办公室、囯家安全办公室、关工委、武装部等部门参加工作。

曾一伟深受父亲曾惠浩的影响,1988年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员,多年来从事政务工作。偶然的一次机会参观博物馆,发现博物馆具备保管和展示文物的优良条件,便将父亲收藏的关于东江公学的照片和通讯录——这具有红色革命见证物意义的物件无偿捐赠给博物馆收藏及展出。为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曾一伟每年清明节都会带女儿和孙女前往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革命遗址等地方进行参观,希望能将传统红色革命精神延绵至下一代。

 

图片

曾惠浩(1930-2002)



       曾惠浩,男,生于1930年1月15日,汉族,兴宁市叶圹镇人,中共党员。1946年,受中共党员叶圹中学校长的影响和指引,在初中毕业后以代课老师和丰缸瓦店学徒工的身份,从事进步学运和党及游击队的掩护、信息传送工作。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公学四期干部培训班等。解放后到增城参加土地改革工作队工作,历任宁西土改工作队队长兼宁西小学校长、石滩区副区长、国营朱村石山田农场副场长、增城戏院院长、增城县工商局股长、增城县农林水办公室副主任、仙村镇党委委员兼文教助理、镇办公室主任、副书记。




图片

曾惠浩年轻时参加革命的相片(前排左三)




曾一伟所捐赠物件


图片

《纪念粤赣湘边纵队东江公学创建五十周年合影》


图片

《东江公学校友会校友通讯录》

东江公学校友会校友通讯录记载了全体人员特别是在增城工作的同志。如原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陈恨影,原副县长、政协主席伍焕林等通讯信息,具有收藏价值。